硅化木也被称为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深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这种替换作用非常精确,以致于不仅如实的体现出外部形状而且还体现出内部构造,有时甚至可以确定细胞构造。这种替换的专业词叫“交代作用”,是指同时发生溶解作用和沉积作用从而使一种矿物取代另一种矿物的过程。硅化木的形成是硅取代木纤维的过程。硅化木也是化石的一种,它保留了古代树木的某些特征,为我们研究古植物及古生物史和地质、气候变化提供了线索。硅化石比较多见,很多国家都有硅化木国家公园。其间有钙质等其他成分的充填,但不是交代反应。
硅化木,是距今1.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当植物(主要是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种子蕨等15种以上古乔木的遗骸)被沉积物埋葬后,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木质不易腐朽,而在漫长的石化过程中,被二氧化硅或碳酸钙、硫化铁等矿物质交替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并保存了枝干的外形,随着气候的演变,又经千万年的风雨剥蚀,硅化森林逐渐露出地表,形成今日之化石森林——硅化木。
硅化木从古生代石炭纪开始(始于距今3.55亿年)到中生代白垩纪(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之间均有分布。迄今为止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纪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最新的为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硅化木。两亿年前侏罗纪时代,这里森林参天、湖泊荡漾、恐龙结队,生长着银杏、苏铁、柏柏…… , 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突然火山爆发,森林焚毁,焦灼的树杆先被湖水浸泡,又被风沙掩盖,氧化硅渐渐浸入树杆,亿万年后,树杆形成坚硬的含硅铁的树化石,日久风沙剥蚀露出地面,树皮年轮完好如初,它蕴藏着地球演变的信息,是罕见的世界奇珍。其硬度已达到8级。
新疆硅化木,一般指新疆奇台硅化木,又名木化石,产于新疆奇台县准葛尔盆地东部戈壁腹地人迹罕至的荒丘沟壑之中。
世间万物有很多事物都向我们展现了极强的生命力,但是你知道吗?石头也有生命!比如硅化木就是一种有生命的石头,它以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秘密。而我们去哪里寻找硅化木的踪迹呢?在新疆古生态园,就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大家在新疆古生态园看到的硅化木,是当年政府部门就关于对硅化木实行“异地保护”的批示下保存至今的,产权属于国家。新疆古生态园的硅化木群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原生态硅化木群。虽然硅化木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对于科学家而言,硅化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科学家们可以根据硅化木的形成研究几亿年前地质时期的环境,气候,植物等。这些树化石形成于侏罗纪至白垩纪年代,距今已有1.95亿年——1.3亿年历史,久到任何时间刻度在它们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目前,园区内最长硅化木达56米。
在一亿多年前,新疆大地森林和沼泽丛生,生长着高大、茂密的蕨类植物。在这片森林中,巨型的恐龙自由自在地生活。但由于地质灾变等原因,地壳下沉,泥沙将森林埋藏。在高压、低温、缺氧的地质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饱和溶液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树木中碳化物质被二氧化硅置换取代,变得无比坚硬,沉重,最终变成了硅化木。90年代初,硅化木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荒漠地被发现,但由于地处荒漠,保护较为困难,并且有很多的人为破坏,导致了形态完整的硅化木越来越罕见。为了将这些硅化木完好的保存下来,给世人留下更多的古生态地质遗产,2005年,野马集团向政府部门提出了“异地保护”政策,并得到了批准,最终用时十年,将这些硅化木搬运到了新疆古生态园进行存放保护。也正是因为有了当年的这一举措,如今的人们才得以看到这么多形态完整、规模壮观的原始硅化木林,让更多人对侏罗纪白垩纪时期新疆的地质地貌有一个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