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96-2399
首页 鉴赏知识 和田玉类 和田玉-历史 文化

和田玉“龙”文化

日期:2023/11/3 20:12:49阅读量:0

     

和田玉生肖龙印章摆件糖羊脂白玉摆件锦绣前程

       上下五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


       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龙在经过各朝代的推演和发展,其种类和造型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而总结起来,大致分为:夔龙、螭龙、虬龙、蟠龙、应龙、蛟龙等。龙型纹饰在玉器上出现是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的,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形成各个时代独有的特征。

       在红山文化时期,龙纹的特点是:龙首长,似马头,嘴部前伸,略往上翘,无耳,长角后披。眼睛突起似凤眼,又像梭形眼,也可称菱形眼。整体浑圆,没有棱角;通体为圆柱形,光素无纹,只有点缀的网纹,形制厚实古朴,这是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风格特征。

       商代龙纹的特点为:龙身似蛇而短,尾部呈勾卷状,只雕一足;头有独角,角似柱形或蘑菇头形,称兕形角。眼睛多作臣字眼、目雷纹眼或斜方格眼,且多雕成张大嘴的姿态,以表示凶猛。商代早期的龙纹玉雕多为薄片状,阴刻线有单线条和双线条两种,线条以直线为多,有棱有角,在龙的身上出现的纹饰,有重环纹、单环纹和云雷纹。

       西周时龙纹的特点是:龙纹身体变得细长,身上的纹饰也较复杂,线条多弯形或弧形。重环纹、云雷纹等纹饰很盛行;龙的兕形角渐渐消失,出现了像头发一样的角,还有云纹式的耳形角。眼睛仍有斜方格眼和臣字眼,但臣字眼的眼角线拉长,有的拉长再勾卷,形成了西周自己独有的风格。此外,这时期大多不刻划龙足,龙身上的纹饰呈图案化,起着装饰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龙体周边以双阴线挤出阳纹线,更突出了龙形的轮廓。龙纹身体更长了,呈曲折形,似英文字母的s,称为S形或双S形龙,龙身上多饰以谷纹纹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纹饰。
      同时,臣字眼消失,开始出现单线或双线雕的圆形眼与角度浑圆的方形眼和单凤眼,其双线雕手法是外圈线细,内圈线粗,使眼睛突起,更显有神,形成浅浮雕。

      汉代的龙形纹饰渐渐向盘龙发展,并趋向具有四足兽的体形。王充在《论衡》中写道:世俗画龙,马首蛇尾。这就是汉代龙纹的写照。汉以前的龙纹就是单纯的龙纹,而这时期龙纹常与螭虎纹、凤纹配合在一起构成图案。龙纹常出现在玉璧和玉佩之上。汉代因螭虎纹开始盛行,龙纹渐少。

      唐代时期,玉雕图案完全摆脱了汉代式样,这时期玉雕注重神韵,龙纹也表现得威武雄壮,昂首奋鬣,俯仰翻腾。玉龙身上开始出现似鳞纹样的纹饰及斜方格纹,纹饰从颈部直至尾部;尾为秃尾,没有什么装饰。龙腿的小腿部分在关节处有山羊胡子状的腿毛。

      宋代时期,龙纹玉雕一般雕刻得活泼精细,且素身的龙型玉器较多。

      元代的玉龙盘旋曲折,上下翻腾,气势磅礴,很有气派。工匠多用深雕和三层透雕相结合的手法,把龙在云中穿行,上下翻腾表现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动感。这时期龙额后面有两根细长角,龙眼睛是丹凤眼,粗眉紧靠在眼上面,给人以眉毛压着眼睛的感觉,目光熠熠,一副凶猛的样子。

      元代的龙发细长向后飘浮,线条自然优美,龙的躯体呈细长颈,鼓腹、秃尾,龙颈是用粗阴线斜刀断开,以使龙头更加突出。这是元代玉雕的一个特征,无论什么飞禽走兽,都这么雕刻。

      明代龙头刻划的刀口深,脸雕得又长又宽,大多是侧面脸,但两只眼睛都露出来了。
眼睛为圆眼,是用小圆管钻一圆深槽,以中间的小圆乳钉为眼睛,突出很高,俗称虾米眼。明代基本上看不到素身龙,整个身体用斜格纹来表示鳞纹,身体瘦长,尾部有装饰物,有的是云纹装饰,有的是火焰纹装饰。但明代的做工比其他任何年代都显得粗糙。

      清代龙纹头额宽阔饱满,龙角的距离宽,龙头比明代短,发型不规律,好像从头的四周长出,到处乱飞,给人怒发冲冠的感觉。龙身的鳞纹更写实、更形象化,尾部装饰种类繁多,有枫叶形、火焰形和锯齿形等,腿毛除了山羊胡子状,又出现了锯齿纹。

     清晚期龙头扁短,没有神韵,纹饰琐细,比较呆板。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