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标准规定了和田玉的术语和定义、鉴定、分类、命名规则和鉴定证书的基本内容,适用于和田玉原料及成品的鉴定与分类。该标准的批准发布,是国家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疆)继《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GSB 16-3061-2013)之后在和田玉标准制定成果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国家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疆)在和田玉领域的研究持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将为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和国内外和田玉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白玉。颜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最上等的白玉产自新疆的和田,其硬度为6到6.5度,它的质地致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韧性和耐磨性是玉石中最强的。和田白玉中质地细腻,温润如羊脂的,被称为羊脂玉。
二、青白玉。颜色介于白色和淡青色、淡绿色之间的软玉。一些浅色青玉和白玉相近时,区分有些含混,就称为青白玉,其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8%左右。清代宫廷玉器大部分都是用新疆和阗地区的玉料制作,玉料以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为主。在同等情况下,青白玉的价值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在清代宫廷玉器中,用青白玉做成的器皿最多。
三、青玉。是和田玉四大类别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脉,是和田玉中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其物质成分跟白玉相近,其中部分细腻的青玉韧性也更好。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蚺子青、鼻涕青、蟹壳青、叶青等等。现在,青玉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
五、黄玉。是新疆和田玉的四大主色玉之一,晶莹剔透、柔和如脂,质地细腻、滋润,以色黄正而骄,润如脂者使其身价不菲,它稀有罕见,是玉中的珍品,产量很少,可与羊脂玉相媲美。和田黄玉硬度高,达到摩氏6.5度,质地致密细润,韧性极强,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泽,光芒内敛之性更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是极好的雕刻玉材,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田黄玉是典型的气成热液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酸性火山岩的晶洞、云英岩和高温热液钨锡石英脉中。
六、糖玉。因其颜色像红糖而得名,其内部主体部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肉,主要是白玉或青玉(也有黄白的),因受浸染程度不同,糖色的部分也不同,糖色的厚度在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通常附着在肉的表层,也有将肉色包裹起来,呈过渡关系。和田玉糖玉形成于白玉、青白玉、青玉山料的外围带附近,主要是属风化作用的产物。一般大块的和田玉山由内到外围的颜色是过渡渐变,逐步加深的,可从浅黄色过渡到外层的褐红色。
七、墨玉。是和田玉中的一种,呈灰黑—黑色。墨玉的颜色经常是不均匀的,黑色呈花斑、条带状分布。颜色越浓郁价值越高,墨如漆最为珍贵。和田玉墨玉是一种较为稀有的资源,它的形成为一般和田玉形成时间的两倍之多。由于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石墨含量的影响,经过漫长的宇宙射线的影响而形成的,所以时间越长,其含石墨越高其色越黑。
八、翠青玉。浅翠绿色,其绿色特征似嫩绿色翡翠,与青玉、碧玉的绿色有明显的不同,其内含物特征是与绿色有关的沙点状、絮状、斑点状石花。这部分绿色软玉很少单独产出而是附于白玉,青白玉,烟熏紫,原料的一侧或形成夹层、团块,分布常与絮状、斑点状石花有关。其制成品中有全绿(翠)的,也有在白玉、青白玉雕件饰品中构成俏色,这在以往的和田玉产品中罕见。其全色和俏色产品一时成为玉石收藏的热点。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