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鸡血的开采应用历史,可追溯至距今5000-6000前的红山文化时期,但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都是地表拣拾而得。20世纪,在昌化鸡血石遭遇“炼汞浩劫”之前,巴林鸡血曾在日军侵华时期遭遇“强盗洗劫”。直到1973年,巴林石矿才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正式建矿,恢复开采。至今,已整整44个年头。
据采矿专家介绍:巴林鸡血石的产出,和其它有色金属不一样。它的产出过程,非常具有不确定性。1973年到1993年的20年间,采石工人顺着矿脉凿洞每年能产出上百吨的鸡血石,有时单块就可重达一吨以上。而且,这些早期产出的鸡血石石性稳定、血色艳丽、品质卓越,著名的夕阳红(血王)、女儿红、八九六、胭脂红、刘关张等品种也正是产于这一时期。但最近20年,巴林鸡血石开采量逐年减少,几百公斤重的单块鸡血石更是早已绝迹。
2013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曾进矿一探虚实,记者描述:“顺着矿井进入山洞,就会发现矿洞两壁全是坚硬的石头,200多米的矿洞工人们开凿了20年。偶尔能看见晶莹剔透的矿脉,矿工介绍说这是巴林冻石,能卖钱但比起鸡血石便宜很多。为了寻找鸡血石,矿工们又往上开凿了一个30米深的暗洞,但依然没有发现鸡血石……”
2015年以及2016年年底至今,由矿山流入市场的鸡血原石,虽不乏水草红、白玉红等优质品种,但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小块原石,能够满足切章需求的,只有一小部分。这些石头,均是矿山历年所采之库存。
在中国印石界,“南血北地”之名早已流行至盛。“南血”指昌化鸡血,“北地”指巴林鸡血,它们是目前世界两大最著名的鸡血石品种,是公认最美的两朵“娇艳之花”。
那么,巴林鸡血石到底美在哪里呢?
一是地子美: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分组成,“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砂。“地“的成分以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与其他鸡血石品种不同,巴林鸡血石以冻地为主,地子通灵清秀,从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不透明全有,此外还有白玉地、福黄地、玻璃地等等,有的冰清玉洁、有的温润凝重、有的纯粹细腻、有的娇嫩爽滑,完全具备冻、透、净的优秀特质,非常适合篆刻、雕刻及创作高档艺术品。
二是血形美:巴林鸡血石因其地子的天然冻性,而使其血形格外灵动、飘逸,具有生命气息。按形态分,有片红、条红、斑红、点红、团红等数种。片红如彩云追月,条红如彩练劲舞,斑红如锦上添花,点红如落英缤纷,团红如红霞漫天……
三是血色美:巴林鸡血石按照血色分,有鲜红、大红、暗红等等。更为称奇的是,其多变的血色配以上佳的地子和血形,造成了一大批知名的鸡血石品种,如:少女般柔美的女儿红、视觉冲击强烈的夕阳红、娇美艳丽的胭脂红、灿烂明亮的金银红、肤若凝脂的羊脂红等等。巴林鸡血石的命名,通常都是以血和地的色彩命名。因此,每一个优质品种都是血与地的完美结晶,是观赏与收藏的佳品。
巴林鸡血石,且不说她上亿年形成之珍稀,且不说她蕴集中国北方文化之内涵,也且不说她身披“国石”“国礼”之荣耀,单就这天生之丽质,便足以倾城倾国,堪称最美“中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