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佩玉是一种身份、社会地位的象征,古人认为玉有君子之德,佩玉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修身养德,这也是“玉养人”内涵,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而现在年轻人的手腕上要么是空空如也,要么是一些潮牌的手环,亦或是戴着手表,很少有佩戴玉手镯的。著名的演员兼收藏家“和大人”王刚说过这么一句话:“天底下还有这等美事吗?每天让你玩着,欣赏着,由于它的存在,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同时,它还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让你发大财。”这句话配合着和大人的形象食用,会更富有画面感,但这话的道理是没有错的,收藏这件事其实不仅仅名流才喜欢,早已如“王谢堂前燕”走进了千家万户。
以前的人们喜欢收藏的玉器,当属山子这种大件了,摆在那,就是身份的象征。建国初期的和田玉原料都是国家管控的,主要挖了大块的好料经苏、扬的师傅精工制成山子雕,出口创汇。时至今日和田玉的籽料价格如此的高,流行的风向自然要变,现在市面上,老生常谈的话题,好料子在变少,有杂质的籽料作品多了起来,更不用说山子这种大件玉雕了,市场上流通的料子越来越小,好货难寻,以前一些有瑕疵难以利用的就通过玉雕师的智慧和手艺,俏色巧雕,挖脏去咎,变成没那么“完美”的收藏作品。
90后正在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作为玉石的预备/新晋玩家和藏家,年轻人的日子和过去不同,眼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带动,直播和共享文化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他们更喜欢新潮时尚,朋友圈和抖音成为他们生活的主流,不可能像过去的“老炮儿”“顽主”那样,抱个山子或者把件到处跟人品鉴交流去,所以和田玉的流行风向发生了变化,转而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迈向“轻奢饰品”的行列。
这类饰品和以前的和田玉作品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呢?首当其冲的就是题材的转变了,以前的和田玉挂件,不是观音神佛就是花鸟鱼虫,不是平安锁扣就是谐音的吉利话,传承了很多年。而现在的新玉作品风格多变,男性还好,对传统题材认可度尚可,但现在的年轻女性更喜欢富有设计感的作品,所以以前玉雕师常用来遮瑕的金镶玉工艺又重出江湖,不但如此,在金镶玉和银镶玉的基础上,多种宝石,珍珠甚至钻石的复合镶嵌不断的提升着和田玉设计的美感。甚至还有人拿料来加工点名要扬州工师傅做成小猪佩奇的,毕竟小猪佩奇身上带,别人都知道你是“社会银”了~
老一辈的玉友可能觉得年轻人这种“胡闹”的审美,是对传统的亵渎,但呉师傅倒觉得这样的传承未尝不可,因为已经有太多的传统文化被时代的车轮碾的渣都没有了,碾进了非遗,与其看着玉文化因为守旧“失宠”最后被淘汰,倒不如试试这种创新。先让行业活下来,再考虑别的。
另一个方面,整个行业的思维模式也需要不断进步,毕竟未来注定是属于90后、00后的,他们伴随着网购成长起来,习惯了更透明的销售模式,货比三家,更加追求时尚,同时兼具性价比的商品,比如在现在年轻中流行的球鞋文化,线上网店和线下实体店,都是全国统一的明码标价,而和田玉则不像这些商品,价格浮动较大,很考眼力和胆识,这种“水深”的现状,常常会将他们拒之门外。
同时现在收藏级别的和田玉常常按克重算价格,让大块的玉料在慢慢变得奇货可居,反而难以出货,反倒是那些富有设计感,小而精美的作品,价格适中,造型自由,也便于玉雕的从业者发挥自己的创意,哪怕一个以前不起眼的边角料也可以称为非常好的作品,这样才是双赢。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