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复杂的“界、门、纲、目、科、属、种”来分类,砗磲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帘蛤目,乌蛤科,砗磲亚科。砗磲亚科共有两大家族,也就是分类学上所说的两属,分别为砗磲属(Tridacna)和砗蚝属(Hippopus)。其中砗磲属有9个不同的种,分别为大砗磲、鳞砗磲、番红砗磲、无鳞砗磲、长砗磲,魔鬼砗磲, 诺瓦砗磲, 罗氏砗磲和肋砗磲;砗蚝属只有2个种,分别为砗石蚝和瓷口砗磲。
砗磲的贝壳大而美丽,可以做工艺品,肉亦可食用。
第一类是砗磲属
一、大砗磲(Tridacna gigas)
大砗磲又名库氏砗磲,顾名思义,其体积比较大,一般状为三角形,壳很厚,壳最宽处可达1.3米,重约300公斤以上,属于大型贝壳。库氏砗磲的两扇壳虽然一样大,但是形状不是一样的,并且它的膜上长有一种特殊的结构,能够聚合阳光,是虫黄藻适合生长的环境,又为自身提供了营养,两者共生。一扇大的贝壳,可作婴儿浴 盆。两扇贝壳的闭合力量大得惊人,据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船锚的铁链折断。
二、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
鳞砗磲最明显的特征是整个贝壳上有数排突起的大鳞片,很多生物都以其作为避难所。鳞砗磲贝壳极厚,呈杯碗形扇状。就体形比例而言,是砗磲中最重的,但其尺寸和重量远不及巨砗磲。壳顶后方有一大足丝孔,壳表有4—12条肥圆而突出的放射肋,其宽度从壳顶到壳缘迅速膨大。肋上有凹槽状鳞,自上至下逐渐变大。壳缘的形状与肋与其间隔沟槽的轮廓相对应。壳表白色,常染有橙色及黄色,内面白色。
三、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
无鳞砗磲俗称扇砗磲,产于澳大利亚周围水域,是一种大型贝壳,壳十分厚,且两壳等边、形状大小相同。纹路独特,通常有足丝开口,容易辨认。栖息于珊瑚残骸上或钻孔进入珊瑚礁,腹部边缘朝上,外套膜内有虫黄藻共生。绞齿有1个主齿,1或2个後侧齿。後闭壳肌和後收足肌往壳中央移动,前闭壳肌退化。筒状韧带发达。体长可达60厘米。
四、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
番红砗磲又叫做红番砗磲、红袍砗磲、圆砗磲,是砗磲中最漂亮的一种,颜色鲜艳夺目,十分好看。番红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它还是海洋世界中的寿星,寿命可超百岁,据估测,一般壳长1米的个体就已成长百年了,荣称“贝类之王”。
五、长砗磲(Tridacna maxima)
长砗磲,台湾称作长砗磲蛤。长砗磲的体积较小,贝壳呈现出长卵圆形,壳极坚厚,一般壳长约170mm,壳高约90mm,宽与高近等。两壳大小相似。前端突出,延长;后端短。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圆形的足丝孔,孔周缘有排列稀疏的齿状突起,壳背缘斜。韧带黄褐色,长几达腹缘。壳表面为黄白色,具有自顶部直达腹缘而向前方斜走的强大鳞状放射肋5-7条,肋宽显着大于肋沟。近壳顶部放射肋的鳞片低伏,多呈覆瓦状排列;近腹缘的鳞片较突起,腹缘呈弓形弯曲。壳内面是白色,边缘淡黄色,具光泽,并有与壳表放射肋丰应的凹沟。铰合部长达末端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收足肌痕与闭壳肌痕近相等。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边缘为蓝色。
六、魔鬼砗磲(Tridacna tevoroa)
魔鬼砗磲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巨型蛤蜊,最大长度为55厘米。这并不是一种“漂亮”的蛤蜊,以其黑暗而不是多彩的黝黑的黑灰色外壳而被称为魔鬼蛤,同样十分稀少。它们非常光滑的外壳可以打开得非常宽,贝壳本身非常厚实,有点疣和粗糙。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弯曲程度较小。
七、诺瓦砗磲(Tridacna nova)
诺瓦砗磲与长砗磲外部形态上比较接近,在壳上的放射肋及稜鳞的数量和分布有些不同,主要的差异在外套膜的花纹,诺瓦砗磲的外套膜花纹是类似放射状的构造,而长砗磲是斑状花纹,并且两者外套膜边缘黑色眼点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也有差异。
八、罗氏砗磲(Tridacna rosewateri)
罗氏砗磲的外壳较其他种类的来说比较单薄,它的壳弯曲幅度十分大,壳齿尖长,外壳有大幅度的垂直折曲,其棱鳞比较长也比较宽,数量十分稀少。有成长良好的足丝开口能紧紧的将蚌身固定在地上。在珊瑚礁建筑中占有特殊地位,仅分布在印度洋马达加斯加与赛舌尔海域之间属于毛里求斯的一小片海域。
九、肋脉砗磲(Tridacna squamosina)
肋脉砗磲,俗称五爪贝,表壳较为粗糙,拥有突出的“肋骨”或“鳞片”或“指甲”。 是近20年来新发现的首个巨型蛤蜊物种,化石证据表明,肋脉砗磲的数量曾经占红海砗磲总数的80%左右。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栖息在浅滩礁区和海草床上。
第二类是砗蚝属
砗蚝拥有又大又厚有粗糙的壳,体积大且重量沉,并且寿命很长。
一、砗石豪(Hippopus hippopus)
砗石豪的贝壳厚重,略呈三角形,两壳等大但两侧不对称,前端较短,壳顶前方有一足丝孔,足丝孔像裂口有锯齿状边缘。外壳曲起成弓状,表面有方射性花纹,有红色小平的小斑点。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诸岛、西沙群岛及台湾省南部。世界上仅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浅水珊瑚礁海区国,特有品种。
二、瓷口砗蚝(Hippopus porcellanus)
瓷口砗蚝,最大长度可达40厘米,边缘有无数的触手。外壳洁净,一般是白色的。它的俗名也因此而得。俗名“China Clam”中的“China”不是指中国,而是指瓷白色的意思。它们在幼年期贝壳呈扇形,两片贝壳铰合部位大约占到体长的一半,而且随着体型的增长,铰合部最终可达体长的三分之一,贝壳因此能够张开非常大的角度。瓷口砗蚝比较肥胖,该物种的形状和颜色非常独特,外壳的整体形状更圆润,更少但更宽,更少锯齿状折叠。
居住在沙质底部的浅珊瑚礁沙滩和草地区域,通常不会附着在任何坚固的基质上。生活习性和砗磲类似,它们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瓷口砗蚝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瓷口砗蚝丰富的营养,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帕劳和菲律宾。
砗磲被称为“贝中之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希望这种美丽的贝类能够越过海洋来到你的身旁,为你带来大海的气息,带你徜徉海底深处的神秘。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