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荧光不等同于莹光
大多数的翡翠爱好者基本都知道,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荧光的翡翠必定是经过技术处理的。(翡翠填充了环氧树脂有机胶,在紫外灯照射下,通常会发出荧光。)虽说不是所有经过处理的翡翠都会有荧光,但是在紫外灯的照射下有荧光的翡翠必定是经过处理的。所以大多数人对于“荧”、“ 莹”这两个同音字有着不好的印象。
但其实荧光和莹光,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代表着翡翠截然不同的两种等级。
莹光:当转动翡翠的时候,我们能肉眼观察到一种柔和而朦胧的白光漂浮在翡翠表面上,仿佛像薄雾晃动的光源。这种现象称为“起莹”。
翡翠起莹光是翡翠的一种光学现象,这和翡翠内部晶体的大小、颗粒细小和排列方式(晶体颗粒排列有序)有关。当翡翠切割弧度适当、种水足、透明度高的时候,射入翡翠的光线发生散射、漫反射作用,形成了朦胧状白色光斑,导致翡翠抛光面出现了微波起伏的现象,看上去“明暗不均”,对人眼造成视觉上的反差,就会产生起“莹光”现象。
荧光:则是指翡翠在受到外界光线的激发,比如紫外线等而产生发光现象,紫外线撤离后翡翠发光立即消失,这种翡翠发光的现象叫做荧光。
有些翡翠镯子在紫光灯照射下,在某个局部或某几个局部能看到荧光反应,这种多见于“白底青”,是商家为了突出绿色而在镯子的绿色部分加了绿色的颜料和胶质,才导致局部荧光反应的出现。
二、 起莹不等同于起胶翡翠的起胶也是一种光学现象,是光在翡翠内部的散射和漫反射造成的,与起莹的产生原因相似。区别在于起胶的翡翠内部的细小晶体颗粒排列无序,看上去粘稠似胶水;而起莹翡翠内部的细小晶体颗粒排列有序。起胶翡翠静置时,像一块凝固了的胶水;转动翡翠时,像流的胶水,连绵不绝。
起胶和起莹都是高品质翡翠的透光性特征,都是因为翡翠内部矿物颗粒极其细小、玉质的透明度十分好,这样光才能照入翡翠而产生奇妙的折射变化。可以说,起莹和起胶都是翡翠“种老肉细”的典型表现。
三、 起胶不等同于注胶
刚给大家介绍的起胶,是较高品质翡翠的光学现象。虽然起胶和注胶只有一字之差,但大家千万不要将二者视为相同。注胶指的是翡翠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被强酸洗过到的翡翠的内部空隙大、肉质疏松,所以会使用真空负压的方法来为翡翠内部注入树脂,也就是常说的胶水,来填充缝隙。透明的树脂对光的折射率与翡翠非常接近,而且随着工艺提升,看起来跟天然A货翡翠差别并不很大,非常有迷惑性。所以大家购买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四、石纹不等同于裂纹
大家购买翡翠的时候会对其有细小纹路的地方心存疑惑——这究竟是翡翠开裂还是其本身的纹理呢?其实翡翠常见的“纹路”基本分为石纹和裂纹两种,一种是翡翠的“内伤”;一种是翡翠的“外伤”。这两种“伤口”对翡翠价格的影响可谓截然不同。
石纹是指翡翠内部存在的,不是能在外表体现出来的纹理;大部分是由翡翠在早期形成过程中,地质运动的内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外环境的矿物填充物融合到翡翠的裂隙里使其“愈合”,这就形成了“石纹”。石纹也属于翡翠瑕疵的一种,但对翡翠的耐久性和外观影响不大,对翡翠价格的影响也不大。
翡翠的裂纹是在形成的过程中,地壳运动和外力的影响产生的裂纹或者是人为在开采、搬运、加工的过程中导致的。裂纹会影响佩戴的耐久性,对翡翠的价值影响也大。
1、用指甲轻轻地刮玉石表面,如是裂纹,则能感觉到有“刮”到指甲的感觉;而石纹则没有这种感觉。
2、通过反射光和透光来对二者进行观察——将翡翠平放在桌面上,看得到缝隙分割的即为裂纹;石纹通常不明显,不易被看出。如果透光而视,石纹则清晰可见,裂纹却不会出现明显变化的。
五、冰翠不等同于冰种
近年来,“冰翠”的叫法逐渐进入到大家的耳中,和“冰种”的叫法“乍一听也很相似”而被误认为是冰种翡翠的简称。
冰翠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绿色天然玻璃(天然玻璃的成分很多,比如岩浆喷出成分、陨石成分等,其中部分种类可以被当做宝石材料或其他工艺品材料,如黑曜岩、玄武岩玻璃、玻璃陨石中的捷克陨石等),因其具有鲜艳的绿色和较高的透明度,而被称作“冰翠”。如下图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