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696-2399
首页 鉴赏知识 和田玉类 和田玉古玉-鉴赏知识 图片

四、中国商(殷)朝古玉器鉴赏(公元前1600-1047年)

日期:2022/11/1 3:42:49阅读量:0

    商代(约公元前1700~约前1100年)的玉器在继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与青铜器艺术互为借鉴。互为影响。在造型上,商代玉器常常因物赋形,展示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巧,并在像生造型中实现了摹形与传神的统一。其匀称的比例和形与色的统一,既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造化法则的领悟。又反映了他们的独创性。在纹饰上,商代玉器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和浮雕、圆雕等手法。纹饰灵活多变,栩栩如生,显得更为细腻、精致。其风格则具有崇尚自然和神人合一的宗教色彩等特点。
    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琢有阴线纹饰的七孔玉刀,长65厘米,宽 9.6厘米,厚不过0.1~0.4厘米;玉璋长48.1厘米,宽 7.8厘米。这类大型薄片器不堪实用,当别有用途。制造这种长而薄的玉器首先要从大块原生璞玉上锯片开料,此种作工尚不见于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琮之开剥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显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术的进步较大的柄形玉器,长17.1厘米,宽 1.8厘米,通体分为10节,其中两节琢有兽面纹饰,精细光亮,以阳线表现目、口,似为殷墟兽面纹玉器之先声。由此可知这时的玉器在开料、抛光等技术上比原始社会的制玉工艺有了一定的进步,并出现了新器形和新的装饰手法。
    商代早期后段的遗存以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同期的河南省郑州铭功路、白家庄和人民公园,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装饰品。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长达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一件。这时的玉器在工艺上未产生重大变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阴线纹饰更精。
    商代晚期指盘庚迁殷以后 (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王陵区的11座大墓均被盗,劫余幸存的玉器极少,仅有玉戈、玉戚、玉刀、鴞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未被盗掘,玉器出土了 755件,连同
    1949年后发掘出土的商代晚期玉器约有1200件以上。从工艺水平与风格看,有王室玉作及大小奴隶主玉作,也有来自方国的玉器,如有的出土玉戈上的刻铭说明是洮国和卢方所制。从某些出土玉器的材料和形式看则出自龙山和良渚文化圈,卜辞中的“取玉”或“正(征)玉”等内容正反映出商晚期玉器来源的多元性。 玉材产地 据有经验的玉工目验,商玉中确有新疆和田玉,这样就把和田玉器的历史向前推到商代晚期此外,尚有夷玉、独山玉以及其他地方的彩石玉材,说明殷王室确实向方国“取玉”、“征玉”。
    琢玉技艺 掏膛技术。殷墟出土的两件玉簋有着较大的内膛。其掏膛工艺与玉琮从两头钻心不同,它只能从上部镟起,逐步磨磋成深腹。因此需要按照同心圆的规律,将砣具固定,旋转簋坯,带动蘸水的金刚砂进行琢磨。但也可能是用小管钻多次取心后经琢磨而成。
掐环技术。也有用一块玉材锼空掐磨成两个以上互为联缀的活动

    链环。琢阳线或双勾阴线技术。这时玉器上的重要细部多琢刻出阳线或 双勾阴线,这是由商代早期柄形玉器上的阳线兽面纹发展起来的,经勾、彻、挤、压四道工序才能完成。它是商代晚期琢纹的主要手法。 立体玉雕。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有少量玉动物,但其形体 均较扁平,不是圆雕。殷墟出土玉器中则有一批立体的玉雕动物,如人物、熊、虎、龙等。 俏色玉器。巧妙地利用玉材不同的颜色, 设计、雕琢成某种器 物,称为巧作。俏色玉器的出现时间可能很早,成功之作应是小屯北帝乙、帝辛时代房子遗址内出土的玉鳖,背甲呈黑色,头颈和腹部均呈灰白色。同出的俏色石鳖更为成功。 玉器功能 商代晚期玉器的种类、数量比商代早期和远古均有所增加,说明玉器的功能是逐步扩大的。

玉鸟


双鸟纹璜


    从殷墟出土的商晚期新型玉器已有几十种,如簋、盘、梳、耳勺、玉链以及虎、象、熊、鹿、猴、马、牛、狗、兔、羊头、 蝠、鹤、 鹰、鸱 、鹦鹉、燕、鸬鹚、鹅、鸭、螳螂、蝉、蚕、螺蛳、凤、怪鸟、 怪兽、各式人物等,按用途可分为 7类:

    礼器:祭祀天地神祗祖宗用玉、巫术用玉,如璧、环、瑗、、璜、圭、琮、簋、盘等。
    仪仗器:王、妃举行仪式时的仪仗用玉,如刀戈、矛、戚、钺等。它们形制虽类似兵器,但不能用于作战,仅有等级标志作用。此外,有槽榫的动物玉中有一部分也可能是仪仗玉。
    工具:手工业和农业工具用玉,包括斧、凿、、锯、刀、铲、镰、纺轮等,因其中大部无使用痕迹,故也可能用于随身装饰。
    用具:日用器具用玉,包括臼、杵、盘、梳、耳勺、匕、等。臼、杵系磨珠砂等颜料所用之器,盘可供调色之用,梳、耳勺、匕、等都是起居贴身器具,是挽弓拉弦用具。
    佩饰品:佩带用玉有笄、钏、串珠、管、坠饰与动物形象玉器。 
    陈设器:动物玉雕中无孔、无槽、无榫卯的应是陈设用玉。

    殉葬器:此时仅见置于死者口中的块状或蝉形的玉含,这是后世殉葬玉的萌芽。


玉鹰首



玉琮

    另有功能不明者如器座形器、拐尺形器、匕首形器、柱状或长条柄形器:商代早期玉器以琢出笔直的阴线、薄片状仪兵玉器为代表;商代晚期玉器艺术则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的特点,如一些立体的人物、兽禽玉雕,主要突出它们的头部及目齿等器官的特征,省略琐碎的细部,均作象征性的勾划,重要细部施以圆润婉转的阳线,呈现出浓厚的装饰趣味。这种象征性与装饰性高度统一的艺术手法是商代晚期玉雕的主流。另外还有一种简化型玉器,如玉鱼和玉刀,这两种倾向的玉器工艺都来源于远古并有发展,进而为西周玉器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商代玉器作工中的“隐起阳线”隐起阳线 在商代玉器中,可见到一种用局部减地方式形成阳线的技法。其与双勾拟阳线的区别为:双勾拟阳线是将两条平行并列的单阴线线内侧边沿磨去,使两条单阴线之间的“面”的形态变圆,有如凸起的阳线,但阳线两侧仍有阴线边棱或线槽。局部减地阳线是以磨低两条单阴线之间“面”以外的局部平面而形成的阳线。因这种阳线形态呈现在两侧平面磨低后的局部减地凹陷之中,阳线两侧无阴线边棱或线槽痕迹,阳线顶面与器物整体地子面处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阳线有如隐藏在器物地子面中的效果,故称为隐起阳线。用局部减地形成隐起阳线的表现方式,作为一种独具匠心的阳线样式,在史前石家河文化玉器纹饰中即有使用,商代玉器纹饰作工中沿用,呈现一种含蓄婉约、简洁明快的形态之美。
    商代玉器作工中的“平凸阳线” 平凸阳线:
    商代阳线形态有平凸阳线和隐起阳线两种。其中在器物上整体减地形成阳线造型或阳线纹饰的方法,是一种传承工艺,在史前时期铜石并用阶段玉器琢制中即已使用,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装饰效果。商代玉器用整体减地技法琢制的阳线,减地较深,阳线整体凸起在器物地子面之上,因此可称为平凸阳线。线条较粗,形态有方、圆、斜坡状,或雄浑遒劲,或粗旷陡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多用于表现造型和卷云纹、勾云纹等纹饰。
    1、双勾拟阳线:双勾拟阳线是指将两条平行并列的单阴线线内侧边沿磨去,使两条单阴线之间的“面”的形态变圆,有如凸起的阳线,但面的高度仍与阴线口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一种技法。双勾拟阳线也称勾撤阳线。具体是用勾砣、钉砣等小工具,按“双勾浅轧”的勾撤法磨制。勾是勾线;撤是顺勾线磨去线内侧边沿。由于用这种技法形成的面呈现在两条阴线之中,具有阳线的效果,因此称其为“双勾拟阳线”。用双勾拟阳线构成图案纹饰,不仅使阳线的面在两侧线槽的陪衬下生动鲜明,而且也消除了单一阳线的单调感,增加了美化图案纹饰的实觉感,具有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商代玉器作工中的“双勾阴线”
图片
    2、双勾阴线:双勾阴线是指将两条单阴线相距很近的平行并列,用双线形态构成图案纹饰的一种技法。由于两条阴线都是用勾砣以“勾”的方法磨制,因此按其工艺特点称之为“双勾阴线”。从平面几何角度看,双勾阴线相当于平行的双划线,比单划线在视觉效果上显得丰满、醒目而不单调,因此用双勾阴线构成的图案纹饰具有流动、华丽、典雅的韵味。商代玉器作工中双勾阴线多用于佩饰类器物的造型刻画和纹饰琢制,圆雕和器皿纹饰也有使用。主要形态特征有两种:一种为粗双勾阴线,特点为线口较宽,线槽较深,形态雄浑粗犷,遒劲有力。一种为细双勾阴线,特点为线口很窄,线槽较浅,形态纤细空灵,典雅秀丽。
    3商代玉器作工中的“折铁线”
    单阴线与组合阴线
    商代玉器工艺技术已达到较为成熟完善阶段,在器物形态琢制工艺方面,有圆雕、片雕、器皿、管珠、坠饰等。其中圆雕件有动物形、人物形,形态准确生动;片雕主要为佩饰,造型以动物为主,形态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器皿为商代玉器始见,反映出商代玉器工艺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在线作工形态方面,单阴线与组合阴线广泛使用,阴线作工或纤细或粗旷,多刚劲深邃,干净利落;双勾阴线和双勾拟阳线成为商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线作工形态,被大量用于表现造型特别是较为复杂精美的纹饰。阳线形态有平凸阳线和隐起阳线,多规整流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镂空工艺所见不多,但有应用。镶嵌工艺和活环技术开始出现。多样化器形、多样化线的形态和多样化琢工手法的采用,充分表明商代玉器工艺技术已全面使用青铜鉈具和快捷可控的旋转式琢玉装置,玉器切割、雕琢、打磨、抛光的精准度、精细度和效率已得到空前提升。
线的作工形态特点可直观反映出琢制工具、琢制方式、技术熟练程度以及艺术风格特点,是观察解析玉器工艺技术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商代玉器线的作工形态主要有单阴线与组合    阴线、双勾阴线、双勾拟阳线、平凸阳线、隐起阳线等。
    单阴线,为单纯均一的线的形态,是阴线中最基本的单元,通常用勾砣琢制,可独立构成多种样式的纹饰,也可构成有素描效果的平面图案和画面,在玉器制作中使用最多,用途最为广泛。组合阴线,由若干条阴线按一定样式和规则排列组合到一起,或构成抽象的几何形纹饰,或构成具象的形态,或构成表达特定含义的符号,或构成纯装饰性的图案。是仅次于单阴线在玉器制作中使用最多的线的形态样式。
    商代玉器作工中单阴线与组合阴线多用于佩饰类器物的造型刻画和纹饰琢制,突出特点为阴线槽较深邃,线的形态刚劲有力,可多见勾鉈落锋起锋。线口沿较为齐整,不见作工出锋,但有程度不一的毛口,有的线段局部有砂磋毛道。线条弯折处刀锋或错落或断开或转折硬朗,犹如折铁,故将商代单阴线形态特点形象地称为 “折铁线”。除刚劲硬朗的形态样式外,商代单阴线和组合阴线作工尚有极为纤细轻微和浅拙柔软的形态。前者似在较软的材质上直接刻画而成,后者应与地区技术差异和局部区域一定阶段工艺技术滞后相关。对此应有所兼顾

    商代玉器一直是广大玉器爱好者比较感兴趣的古玉。商代玉器古朴大方,纹饰华丽,工艺精湛,是继夏代玉器之后大力发展的古代玉器。紫色百合香为您细说商代玉器,从玉器的主要造型、大致分类、玉材选用、纹饰特点、工艺特点、礼仪玉器及精品赏析等多方面加以论述,使您对商代玉器的整体概念了解更为透彻。

玉人



铜柄玉矛



玉龙

一、商代玉器综述
众所周知,商代早期玉器传世器物较少,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商代玉器,多为商代晚期的玉器,其出土地点主要是河南安阳的殷墟。
二、商代玉器造型
商代玉器的造型主要是几何形、圆雕人物形和动物形。既有小型的片雕玉器,还有大型的片雕玉器。小型的片雕玉器多作为装饰玉器,而大型的片雕玉器一般多作为礼仪玉器。
三、商代玉器分类
商代玉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
1.礼仪玉器
代表性玉器:玉璧、玉琮、玉圭、玉戈、玉牙璋、柄形器等。
2.装饰玉器
代表性玉器:玉环、玉璜、玉珏、玉镯、玉珠、玉管、玉串饰、玉扳指、玉笄等。多以各种动物造型出现。
3.日常生活用玉器
代表性玉器:玉簋等。
四、商代玉器玉材
商代玉器所选用的玉材十分丰富,主要有独山玉、岫玉、玛瑙、绿松石、孔雀石等,尤其是新疆和田青玉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和田白玉较为少见。
五、商代玉器纹饰
商代玉器除了少数玉器是光素无纹的,其余的一般都雕琢有精美华丽的纹饰。玉器的纹饰主要是龙纹、鸟纹、兽纹、直线纹、折线纹、弧线纹、重环纹等。其中兽纹用到的最多,有些兽纹来源于龙的形象,有些则是未知的动物。尤其是玉鸟、玉钺和玉璇玑等器物上均出现了“凹”形凸齿装饰,这也是商代玉器独有的特别之处。
六、商代玉器工艺
商代玉器由于生产工具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玉器制作的方方面面技艺更为娴熟。如不见“台痕”。比较有意思的是俏色玉器此时已经出现,而且镶嵌工艺也极为发达。
七、商代玉礼器
1.玉璧
商代早期的玉璧大多光素无纹,而且器形厚重,而晚期的玉璧仍然是以光素无纹为多见,但是玉璧的形体变大,厚度变薄。
2.玉琮
商代玉琮的数量较新石器时代更为减少。其中装饰性玉琮要明显多于礼仪用玉琮。
3.玉圭
商代早期的玉圭增加了绳索类纹饰,而中晚期后,玉圭的端部和纹饰变化比较多。
4.玉戈
商代的玉戈有一类和周代的玉圭较为类似,也就是后代尖顶玉圭的雏形。
5.玉刀
商代的小玉刀,往往在柄处有钻孔,佩戴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柄端会雕刻有各种生动的动物形象。
6.玉牙璋
商代早期的玉牙璋一般镶嵌有绿松石,张嘴兽头,而中期的张嘴兽头呈现逐渐简化的趋势,晚期的玉牙璋处于衰败之势。
7.柄形器
商代的柄形器多呈方柱状或者长方形片状。甚至有些柄形器还有穿孔,利于穿绳佩戴。
八、商代玉器精品赏析
商代玉戚

玉器鉴赏要点:玉戚是一种礼仪类玉兵器,它多代表着商代帝王对内统治、对外讨伐的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军权。此件玉戚造型古朴大方,明显带有商代玉器的痕迹,历经了数千年的洗礼仍然完好无损,确实是一个奇迹。


兽面玉佩



玉兔



玉象



玉鸟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