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古代文献反映,夏朝是一个崇尚玉文明的国度。例如,在夏禹为统一疆土而进行的征仅三苗的战争记叙中,就留下了玉崇拜的痕迹。《墨子·非攻》对这一场战争是这样描述的:“昔者三苗大乱,天命短之。曰妖宵出,雨血三朝,出于唐,大哭乎市,夏冰、地拆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报。高阳乃命高于立官。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雷电动震,有神人面鸟身,半圭以待,扼矢有苗之将,苗师大乱,后乃过几。禹既充有三苗,焉历为三川,别物上下,乡制四极,而民补不违,天下乃静。”三苗乃湖北、湖南及江西地城之古代部落,高阳乃帝税项,为占夷人部落之神。古传夷人历来以鸟为图腾,故而“有神人面鸟身”前来助阵厮杀,“奉圭以待”正是那时玉崇拜的一种表现,此圭是神的标志,只有神灵才能奉圭,这就把图腾崇拜和玉崇拜结合在一起了。有玉才能显示神灵,在禹所发动的这么一场大规璜的征战之中,圭代表的是天意,这和大禹“亲把天之瑞令”是一个道理。这还说明玉在当时既是号召的旗帜,又是统驭所部的法度。古代传说中关于大禹和玉的关系的记叙还有种种。如《拾遗记》曰神授禹玉简,“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还有“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等等。总之,夏之立国和玉文化一定有着重要的关联。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
夏代共传十四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1、中国最早是夏朝。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2、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3、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4、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王朝玉器质朴而神秘,虽然距今年代久远,但是其影响的意义十分深远。紫色百合香为您总结一些夏王朝玉器的特征,使您了解到更多有关古老的夏王朝玉器。
夏代玉器的加工工艺有了很大进步,除了继承新石器时期的石质工具之外,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在玉料的切割、钻孔、镂空、纹饰、边饰等工艺上有自己的特色。
如二里头文化发现的玉琮、玉箍,孔洞制造得非常工整,在片状器、筒状器上开始出现镂空玉器。边饰在夏代玉器中,表现为对玉器边缘进行加工,形成复杂的凹凸形状。纹饰主要有直线纹、云雷纹、兽面纹、斜格纹。云雷纹主要见于玉圭;兽面纹,橄榄形眼眶是新石器时期长江流域石家河文化虎形玉环的延续,宽鼻阔口形态是龙山文化玉器兽面纹的蓝本。重要价值是为商周玉器青铜器兽面纹打开了良好的基础。
夏代玉器工艺规整,表面光滑,在阴线纹的刻法上,根据线纹形式的不同需要,在玉器表现刻画出条条细阴线,称为“勾”法。
在阴线沟槽的一个立面,用砣轮向外拓展,形成较宽的斜坡面,称为“彻”法,即“勾彻法”。它使两条平行阴线产生差异,具有层次感与活跃感,是勾彻法的工艺特色。
与新石器时期玉器的阴线纹比较,夏代玉器形式美上有了较大进步,并为后世数千年玉器阴线纹工艺技法奠定了基础。
一、夏王朝玉器-玉器特征
古老的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根据考古发掘记录显示,夏王朝的主要遗存来自于龙山文化中的陶寺文化和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
出土的玉器大多比较质朴,而且较先前有了更加飞跃性的进步,逐步摆脱了原始时期的玉文化形式。
二、夏王朝玉器-玉器材质
夏王朝玉器的选材主要有白玉、青玉、绿松石、河南南阳独山玉等。
三、夏王朝玉器-玉器玉色
夏王朝玉器的玉色多为绿色玉居多,而且绿色有深有浅。而白色玉、黄色玉、灰色玉、棕褐色玉出现较少。
四、夏王朝玉器-玉器造型
夏王朝玉器的造型多以薄片状和长条形状的玉器较多,而且大多都是几何体。造型方面十分讲究对称之美,而且多有出齿。
常见的玉器造型有玉刀、玉圭、玉璋、玉戈、玉斧、玉戚等。
五、夏王朝玉器-玉器纹饰
夏王朝玉器的纹饰主要有兽面纹、直线纹、网状纹、菱形纹、云雷纹等。
其中兽面纹出现次数最多。兽面纹的形象一般是橄榄形眼眶,直鼻梁,弯弯的眉毛,圆圆的眼睛,张口露齿,上唇向内卷曲等。
此时的兽面纹十分有代表性,为日后商周玉器和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做了很好的铺垫。
六、夏王朝玉器-玉器工艺
夏王朝玉器的工艺较原始时期有了巨大的进步。玉器总体形制比较规整,器物表面非常光滑,此时已经使用了“勾撤法”,玉器的线条看起来十分有层次感,而且非常有活力。
七、夏王朝玉器-玉器数量
夏王朝玉器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多。这些古朴的玉器大多出自大型的墓葬中。玉器总数有1000多件,包含绿松石。
八、夏王朝玉器-玉器分类
夏王朝玉器按照其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玉礼器、玉装饰器和玉实用器三大类别。
玉礼器主要有玉圭、玉戈、玉牙璋、玉刀、玉钺、玉柄形器等。
玉圭:夏代玉圭是龙山文化玉圭的延续和发展。此时的玉圭多为平首式,长条扁平状。玉圭一般有一个或者两个钻孔。玉圭在当时代表着一定的权利和祭祀时所用到的礼器。
玉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戈数量较少。一般是直背,援部特长,援面微弧,上下边均有刃。
玉牙璋:二里头文化玉牙璋多呈上窄下宽的长条形。它的齿和栏较龙山文化时期更为复杂。
玉刀: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刀形制演变是梯形扁平状,直背,背部有三个以上的圆孔。
玉钺:夏王朝出土的玉钺数量不多。此时的玉钺变成了四连刃,杀伤力更强。
玉柄形器:玉柄形器在夏王朝古墓中出土数量较多。形制为扁平的柱状体,可以分为多节。柄部较短,上面刻有人面纹和兽面纹的柄形器较多。有关其用途,考古学界没有统一的说法。
玉装饰器主要有玉管、玉珠、玉镯、绿松石饰等。
绿松石饰,是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现数量最多的玉质饰品。有时以单件出现,有时以串饰的形制出现。绿松石饰十分精美,一般都是当时的贵族才有资格佩戴,彰显高贵的身份。
玉实用器仅仅有玉箍一件。它出土于当时一个中型的墓葬中
玉箍
玉钺
玉柄形器
玉牙璋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