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的起源是与石器时代分化同步的。在新石器时代,随着石器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古代人类精心挑选颜色、韧性、硬度都最好的美丽玉石,制作出早期的玉石器。“以玉事神”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
夏商时期,一些墓葬出土的玉器有使用痕迹特别少的特点。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五十多件玉戚[yù qī]、玉钺[yù yuè]、玉戈、玉矛等玉质兵器。这些兵器都打磨精细,体薄刃脆,多数没有使用痕迹,因此都是显示墓主身份的奢侈品、陪葬品。此阶段是玉的神玉时代。

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玉器成为礼仪的载体、是阶层的标志。河南南阳西周晚期鄂国鄂侯夫人“鄂姜”墓,出土了大量佩饰,如:凤鸟形玉佩、龙形玉佩、束绢形玉佩、弧形玉饰等。当时,佩戴串饰的数量、玉器的质量,是持有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此阶段为玉从神玉时代向王玉时代逐步变化的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用作礼仪的越来越少,更多的被赋予道德内涵。“君子比德于玉”,以玉为贵,视玉为宝。佩戴玉器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组玉佩是当时最流行的代表玉器,它还有重要功能就是节步。社会地位越高的人,所佩戴的组玉佩串饰越精细越长。当时赵国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的典故中,秦国想换取和氏璧的代价是十五座城池,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玉的喜爱程度。此阶段玉从神玉时代变更到王玉时代。

汉代时期,丝绸之路开通让优质的玉料涌入中原。这一时期的玉器材质多种多样,除水晶、玛瑙、琥珀、绿松石等广义上的玉石外,很大一部分是新疆和田玉。汉代的“朱雀衔环踏虎玉卮”的雕刻工艺,可谓是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在手法上使用了透雕、高浮雕、浅浮雕、镂雕、平雕、阴线雕刻等多种技法,且纹饰复杂、线条流畅,层次突出,立体感强。

宋代,随着尊古思潮的流行,产生了一种仿古玉,它们在器型、纹饰、沁色上刻意模仿古代青铜器、玉器和漆器。宋代玉器选用最多的是新疆和田白玉。此外,还有黄玉、墨玉、青玉、独山玉、青海玉、玛瑙、水晶、绿松石等高档玉材。由于宋代的"艺术皇帝"宋徽宗赵佶非常喜爱玉器,在宋徽宗赵佶大力的推崇下,全国上下掀起了玉器收藏的热潮。

宋代瑞兽貔貅
辽金元时期,民族特色鲜明,风格雄奇豪放。其中,装饰有春水、秋山的玉器最有特色。春水玉,主题为海东青狩猎天鹅或大雁,辅以芦苇、水草及荷花等。秋山玉,表现的是秋天山林狩猎,纹饰以虎、熊、鹿、山石、灵芝等为主。
明清两代,玉器世俗化特征更为明显、讲究,“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无论是玉器上雕刻的动物还是植物,均被赋予吉祥美好的寓意。明清玉器形成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承传了元代的镂空工艺,出现双层透雕,形成花下有花,枝下有枝的艺术效果,也出现了有工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主题纹饰,吉祥文字“福、禄、寿”等纹饰众多。

魏晋南北朝,玉器从庙堂灵物步入人间烟火。用玉来修养身心、陶冶情操、表达吉祥美好的愿望,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从此玉也从王玉时代到了民玉时代,成为有钱的普通人可以拥有和收藏的宝物。
魏晋南北朝玉器
感谢阅读这篇中国古玉与中国玉文化,小编继续努力学习古玉及古玉文化,后续继续分享中国玉文化知识。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